- 已解决匿名
- 2009-01-05 16:49
- 匿名
- 2011-11-21 09:35
为什么不能浪费,浪费到底是消耗了什么东西?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任何一件商品都是人力物化的体现,所以商品是有价值的,在流通领域要以等价的货币或物品来交换.虽然自用不拿去交换的物品不叫商品,但它也是有它相应的人力物化在里面的.
比如说,我们吃的米饭,从选种,催芽,下播,育秧,插秧,管理(浇水施肥除虫),收割,晾晒,碾米,到最后经厨房烧成米饭,其中的每一粒米饭都是人力的物化所得.而花钱购买的化肥农药的生产也是人力的物化,是间接的人力,这也要计算在里面的.烧成的米饭如不进入口中以实现它的价值,而把它倒掉了,那么物化在它里面的人力就白白浪费掉了.
许多人不明白这道理,有人虽明白此理,但对浪费不以为然,殊不知聚沙成塔积腋成裘,一人浪费微小,而亿万人的浪费就多得不可计数了.
要节俭不能浪费的背后,还包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任何物品生产出来,如没有实现它的实用价值,必然另有他物来替代它的功能.不吃米饭,饿了就要吃别的食物.洗衣不用肥皂,便要用洗衣粉.那么这些倒掉的米饭(荒置的物品)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一得先生在去年暑期的义乌教育上看到台湾教授的一篇文章,其中说到,积极的爱国是为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如做不到这些,那么消极一点的爱国便是做到节约社会的资源,看到水龙头在滴水,顺便关一下,看到教室灯火通明而空无一人,知道关灯节电.一滴水,一度电的节约,便是社会资源的少一分浪费.同时也是给环境的少一分破坏.
我们的节约,并非是要过苦日子,而是制止奢侈.一方面是给自己节约,可以少用钱呀.另一方面是物尽其用,给社会节省资源,少破坏环境,是一种实在的爱国行为.利己利国,何乐不为呢?
你是否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倡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节约之风深入人心,节约美德蔚蓝成风。 祖国的未来蓝图需要我们团员青年来描绘,民族的希望要靠我们来实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此,特倡议如下:
一、 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三种意识 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二、 节约资源,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三、 积极实践,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研究院所建言献策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w围绕本单位在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院所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投身节约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和改革,真正形成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时尽其效的节约型社会。同时,节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用我们青年率先垂范,广大青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培养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青年朋友们,节约新时空已经展现,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去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切。